西方哲学史简介(三)
苏格拉底、柏拉图、亚里士多德:
苏格拉底
苏格拉底出身于雅典中产之家的公民,在辩论之中度过了一生,并向青年们教授哲学,但不是象智者那样为了钱。他确实是受过审判,被判死刑,并于公元前399年就刑,年约七十岁。
苏格拉底是个爱辩论的人。他曾经说过:“我只知道一件事,就是我一无所知。”他经常拉住他所能见到的人和他聊天,问问题让他回答,甚至连在工作中的奴隶也不放过。由于他的谈话很有启发性,因此有些人认为他的问题让人发狂,有些人则认为他是雅典最聪明的人。
苏格拉底是伦理学的鼻祖。他关心的是什么是善,什么是恶,什么是正义之类的事。由于苏格拉底从来不相信没有经过思考及没有办法证明的事情,因此也不相信有神明的存在。这引起了当政者及一些雅典公民的不满。最后,苏格拉底在三名雅典公民的指控下,被判侮辱雅典的神祗、引进特异的宗教及腐化年轻人的罪名,惩罚是喝毒汁而死。
柏拉图
柏拉图哲学中最重要的东西:第一,是他的乌托邦,它是一长串的乌托邦中最早的一个;第二,是他的理念论,它是要解决迄今仍未解决的共相问题的开山的尝试;第三,是他主张灵魂不朽的论证;第四,是他的宇宙起源论;第五,是他把知识看成是回忆而不是知觉的那种知识观。在这里,我们将集中讨论他的乌托邦和理念。
柏拉图一开始就认定公民应该分为三个阶级:普通人,兵士,和卫国者。只有最后的一种公民才能有政治权力。他们的人数比起另外的两个阶级来要少得多。一开头似乎他们是被立法者所选定的,此后则他们通常便是世袭的了;但是在例外的情况下也可以从低等阶级中提拔上来有希望的孩子,而在卫国者的孩子中遇有不能令人满意的孩子或青年时,也可以把他们降级。
在柏拉图看来,主要的问题就是如何保证卫国者能够实现立法者的意图。他对于这一目的提出了各种建议,有教育方面的,有经济方面的,有生物方面的,也有宗教方面的。大体上柏拉图所探讨的仅限于卫国者,而卫国者是自成一个阶级的.第一桩事要考虑的,就是教育。教育分作两部分,即音乐与体育。它们每一种都具有比今天更广泛得多的意义:"音乐"是指属于文艺女神的领域之内的一切事物,而"体育"则指有关身体的训练与适应的一切事物。"音乐"差不多与我们所称的"文化"同样广泛,而"体育"则比我们所称的"运动"更要广泛。
从事文化是要使人成为绅士。在柏拉图的乌托邦里,贵族的统治是毫无掣肘的。威严、礼仪和勇敢似乎就是教育所要培养的主要品质。从最早的年岁起,对于青年所接触到的文学和允许他们能听到的音乐,就有着一种严格的检查制度。母亲和保姆只能向孩子们讲说官定的故事,也绝对不许有坏人幸福而好人不幸的故事;这对于柔弱的心灵可能有着最不幸的道德影响。因此,诗人在柏拉图的乌托邦中就应该是加以贬斥的了。
对于身体的训练是非常严厉的。除了烤鱼烤肉而外,谁都不许吃其他方法烹制的鱼和肉,而且既不许加任何作料,也不许吃任何点心。他说,按照他的食品养生的人绝不会需要医生。
青年人到达一定的年龄以前,是不许看到丑恶与罪恶的。但是到了适当的时候,就必须让他们去见识种种"诱惑"了;让他们看看恐怖的形象使他们不致于恐怖,也看看坏的享乐使之不致于诱惑他们的意志。唯有当他们经得住这些考验之后,才能认为他们适宜于作卫国者。男孩子们在长成以前应该看看战争,虽说他们不必亲自作战。
至于经济方面:柏拉图提出卫国者应该实行一种彻底的共产主义,并且兵士也应该实行,虽说这一点并不很明确。卫国者要有小房子和简单的食物;他们要象在军营里一样地生活,大家在一片吃饭;除了绝对必需的东西而外,他们不得有任何的私有财产。金和银都是被禁止的。他们虽然并不富有,但并没有任何应该不快乐的理由;城邦的目的是为了全体人民的好处,而不是为了一个阶级的幸福。财富和贫穷都是有害的,在柏拉图的城邦里两者都不存在。
此外,柏拉图还把人类的认知世界和真实世界分开。柏拉图认为人们所见到的世界都是不完美的。但在现象背后却有一个完美的理型世界。现实中的每一样东西都是根据这个理型世界创造出来的。就好象一只狗是根据“理型狗”所创造出来的,可是他却是假狗,因为他只是分得了“真狗(理型狗)的某些性质。那么是谁创造出这个理型世界呢?
亚里斯多德
亚里斯多德是亚力山大大帝(Alexandre The Great)的老师。他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。他的著作可分为四大部分:
第一部分著作是关于逻辑学的,如《范畴学》、《解释篇》、《前分析篇》、《后分析篇》、《辨谬篇》等,是关于如何思想的著作。
第二部分是有关自然科学的著作,如《物理学》、《论天》、《论宇宙》、《论睡眠》、《动物志》、《论植物》、《机械学》等。从名字便可以看出他的
研究领域包括物理学、天文学、生物学、植物学、动物学、机械等等。这些学科中的一大部分实际上就是亚里斯多德独创的!
第三部分是有关美学的,如《修辞术》、《论诗》等。
第四部分是哲学著作,包括《尼各马科伦理学》、《大伦理学》、《论善与恶》、《政治学》、《形而上学》等。
或许亚里斯多德是古今往来知识最丰富的人,但也是犯错最多的人。比如他的地心说就被伽力略(Galileo)所推翻了。无论如何,亚里斯多德的思想却影响了往后的欧洲思想史足足一千年。直到文艺复兴为止,都没有人对他的思想提出疑问。
在亚里斯多德的众多成就中,逻辑学是对后世影响最大的。它使人们的思想从日常生活到学术研究都能做到严谨可靠、思路清晰。当中最著名的就是他的三段论:
凡人都会死(大前提)。
苏格拉底是人(小前提)。
所以:苏格拉底会死(结论)。
亚里斯多德也主张人人都应该追求幸福。幸福只有通过实践“善”及美德才能获得。美德包括理性和远见,意即做事要理智,不可以冲动,而且要有远见,不能只顾眼前。但有了美德和善就有幸福了吗?亚里斯多德还认为幸福的人还必须要有友谊;和好朋友分享,可以使幸福倍增。
0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
<< Ho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