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短期出家(五)
托钵惊魂记托钵是僧团生活里的一个重要环节。托钵的用意是要让信众有一个亲近出家人的管道,也是一个让信众布施种福田的机会。因此,托钵必须抱着不计较食物多寡,美味与否的心态,接受任何的供养,欢喜地祝福所有布施的信众。传统的华人观念让我们觉得托钵与乞食无分别,但亲自体验托钵后,才知道托钵的含义远比单纯的乞食深刻得多!
寂静林的托钵比寂静园困难多了。第一天托钵是最难忘的,因为要赤脚走30分钟左右才到达镇上,还要挨家逐户去化缘。走了近两个小时后,许多人大脚都开始起泡、脱皮了,有的痛得走也走不动了,娇生惯养的我们更是吃不消。赤脚走在柏油路上,得忍受被尖石割伤、踏到滚烫路面、走过路面肮脏、被蚂蚁咬等等,这考验我们而言都是修行的考验。
托钵常常会让我们感动不已,因为在这种偏远的小镇,仍然会有人对三宝那么护持,布施原本已经不那么充裕的物品。更有许多护法成员不遗余力地为我们提食物、载送及向居民解释布施意义;我们要深深地感谢他们。没有这些护法成员,托钵将会面临很多的障碍。
托钵的另一大考验,是如何确保袈裟在“风驰电掣” 地步行那么远后仍然整齐不掉落!每次出发时大家总是衣冠齐整的,到达小镇后功力便分出高下了。师父们总是“袈裟依旧齐整” ,而我们之中功力高的还能维持“表面上” 的整齐,功力差的袈裟早已七零八落了。。。穿袈裟,其实也是在考验我们耐心、细心和毅力,一刻也不能松懈!
宁静的一刻---禅修-讲述师父们如何分享禅修经验,以及大家禅修时的经历。
出家以前,从未想过要在4点钟那么早起身,在冷风中静坐的。在寂静林,4点到7点钟是大家都非常期待的禅修时段。由於这里空气清新,没有蚊子的干扰,所以对静坐特别好。尤其是清晨万籁俱寂、满天星斗的那种感觉,让人感觉仿佛天地为之一宽!禅悦弥漫身心,凡俗的烦恼都显得微不足道了。
在第二天的早晨,师父把我们从被窝中唤醒后,便引领大家到帐篷外静坐和行禅。天啊!这么冷的天气还要出来外面静坐,许多人都感觉吃不消。但想起师父常叮嘱我们不要太爱惜身体时,我们的勇气顿时增加,咬紧牙根去忍受冷风的吹袭了。渐渐地,习惯了这种天气后,冷不单不会妨碍我们修行,反而更助长了大伙儿的道心。
师父们每天都会轮流到大帐篷领导我们进行禅修,并在禅修后给予开示。每一位师父都有各自的风格:传观师父博学多闻;善思师父精灵敏锐;法善师父和蔼亲切;见法师父则软硬兼施。师父们不遗余力地分享过本身的禅修经验及克服“五盖” 的种种法门后,我们的修行路上也得到了不少的善知识指引。
禅修是我又期待又担忧的。有时候静坐时会很顺利,而且会觉得禅悦充盈,时间过得特别快。可是静坐不顺利时,就会一直想睡觉,才开始注意呼吸十多秒而言就要倒下了,连站着注意呼吸也好想睡。没有办法之下,只好依照师父们开示的种种法门去抗衡了。虽然其中过程很累很苦,但没一次战胜昏沉后的感觉却是很好的。即使有很小的进步,也让人特别高兴。
禅修,让我们静下心来,更直接地面对内心的种种变化,而由此意识到更为丰富的内心世界。随着禅修的深入,所能体会的佛法也就更为真实了。这是师父们所能给予我们最好的宝藏了!
0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
<< Home